1964年,湖南湘西部落发现一野人,经询问:我是志愿军一等功臣_金珍彪_土匪_战场
1964年,国家开展了第二次人口普查,旨在掌握全国的基本人口情况。
在湖南省张家界市青龙垭村,政府的工作人员逐户走访,细心登记每一户的居民信息。
这时,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匆忙跑来,激动地向工作人员报告:“几天前我去山上打猎,竟然在山里的岩洞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野人!”
工作人员听后一脸惊讶,立刻带着几个人赶到村民提到的地方,寻找那所谓的“野人”。
在遥远的深山岩洞中,终于找到了这个“野人”。他浑身脏乱,蓬头垢面,衣衫褴褛,山洞里只有一张简陋的草席作为栖身之地。
当这群人突然闯入,野人显得相当惊慌,似乎准备逃入更深的山洞。工作人员赶忙上前,说明了来意,并询问他的身份。
这时,老人终于开口,他的名字叫金珍彪。三年前,他选择住进了深山老林,靠着挖野菜和捕捉毒蛇为生。
工作人员继续追问:“为什么要住在这荒凉的深山中?”
金珍彪愣了愣,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表情,沉默了一会儿后激动地说:“我被冤枉了!我曾经上过战场,我为国杀敌,还是一等功臣!”说着,他小心翼翼地从破旧的衣袋中掏出一枚红布包裹着的军功章。
展开剩余87%然而,这位曾经的英雄为何会沦为山中野人?他所经历的命运转折令人不解。今天,我们将为您讲述金珍彪传奇的坎坷人生。
上世纪50年代,湘西的土匪活动猖獗,金珍彪的家乡也深受其害。为了养家糊口,年轻力壮的金珍彪常常独自一人上山砍柴。
一天,他背着沉重的柴火满载而归,正巧在山道上与一队下山的土匪撞了个正着。
土匪看到他身材魁梧、气宇轩昂,便以为他是个“可用之才”,立刻举起枪来威胁他一起上山。
金珍彪看到自己手中仅有一把斧头,而对方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,便选择顺从,暂时忍耐。
在土匪寨里,金珍彪心生一计,装作奉承讨好土匪头子,希望尽快获得信任,好为自己争取逃脱的机会。三天之后,他终于取得了头子的信任,被派去寨口看守大门。
趁着不备,金珍彪迅速逃回了家中。
1950年,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镇压行动,一些罪恶深重的土匪被处决,而金珍彪虽然只做了短短三天的土匪,却被举报了。幸运的是,国家考虑到他只是被迫为土匪效力,因此给予他宽容,决定将他和1万多名土匪关押一同改造。
在改造营的日子里,金珍彪艰苦耐劳,默默工作,表现出色。渐渐地,他的努力引起了上级的注意,并获得了一个从军的机会——上朝鲜战场。
金珍彪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,既是为了报效国家,也为了洗清自己曾经的土匪身份。
1952年,金珍彪加入了志愿军第47军,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,投入朝鲜战场。
在朝鲜战场上,他和宋德清同在一个连队。宋德清是电影《英雄儿女》中王成的原型,两人在同一个战役中并肩作战。
老秃山,是朝鲜战场上的战略要地。这里是敌军的制高点,经过多次拉锯战,山上的草木全无,成为一片焦土,得名“老秃山”。
1953年3月23日傍晚,志愿军再次发起攻守战,金珍彪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——护送旗手登上老秃山主峰。
金珍彪和战友共同扛着机枪,一边用枪扫射敌军,一边保护旗手,他们成功穿越了17个敌军暗堡,最终到达顶峰,竖起了我们鲜红的旗帜。
然而,当他们准备返回时,敌军的猛烈反击让形势急转直下。敌方派出重型坦克,展开猛烈攻击,金珍彪不幸中弹,右腿受伤。
他跳进战壕,四周是战友们倒下的身影,而前方又有一队敌人逼近。孤立无援的金珍彪毫不犹豫地端起机枪,展开反击。
为了消灭金珍彪,敌军投下了燃烧弹。金珍彪奋力滚入一个深战壕中,虽然身上的衣服被烧光,整个人也严重烧伤,但他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。
第二天,战友们在战场上清理时发现了他,将他紧急送往后方医院,经过治疗才勉强保住了性命。
战后统计显示,金珍彪不仅成功保护旗手完成任务,还在敌阵中歼敌165名,成为歼敌最多的战士。因此,他被评为一等功臣,并授予了荣誉勋章。
1954年,金珍彪凯旋归国,他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,尤其是在《红旗飘飘》一书中,被重点报道。
回国后的金珍彪功勋卓著,他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还曾担任解放军的排长、连长,并被调到桂林某军校担任教官。
本以为前途光明,然而,一封来自老家的举报信却让他的命运再度发生巨变。
信中称金珍彪回乡时,行为没有改正,甚至涉及强奸和抢夺粮食。
而举报者,正是金珍彪从小一起长大的赵秀才。赵秀才对金珍彪成功归来心生嫉妒,于是捏造事实写下了这封举报信。
在当时那种敏感的历史背景下,金珍彪迅速遭到舆论的猛烈批判,被开除党籍和职位,甚至被送到广西农场进行改造。
1962年,金珍彪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后返回家乡,但村里的人始终对他充满敌意,他无法忍受那些冷眼旁观的目光,只好离开家乡,迁居深山老林。
在孤独的深山中,金珍彪度过了艰难的岁月,时常遭到乡亲们的批斗。有一次,一名恶徒甚至用斧头砍伤了他的腿,伤口深达5厘米,金珍彪因此在医院躺了整整八个月。
直到政府的工作人员找到他,才为他恢复了名誉。
此后,金珍彪的生活稍有安定,政府恢复了他的二级伤残军人身份,尽管他的户籍和党籍问题依然悬而未决,他每月还是可以领取伤残抚恤金,日子也稍有改善。
1980年,金珍彪受邀参观北京军事博物馆。当他看到展馆中那架熟悉的机枪时,内心涌起了强烈的情感,那正是他在朝鲜战场上舍命使用过的机枪。他久久不能平静,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。
有人问金珍彪最大的心愿是什么,他答道:“希望能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,另一个心愿是能回到朝鲜,看看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。”
2013年9月,金珍彪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,他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然而,因多年的病痛积累,金珍彪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,2013年11月,他因病去世,未能如愿回到朝鲜再见战友一面
发布于:天津市
